鋼材期貨后期怎么走?
寄予厚望的“金九銀十”變為沉沙折戟的“銅九鐵十”。鋼材期貨經過九月份下跌后,橫盤整理僅七個交易日,在十月中旬又開始了繼續大幅殺跌的格局。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中,期鋼下跌幅度超過了1000元,跌幅超20%。雖然期鋼短期反彈力度較大,但市場悲觀情緒并沒有多大緩解。此**幅調整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期鋼的反彈能否延續,走勢如何?筆者試做一番分析,僅供參考。
礦石價格大幅下行是期鋼深調的導火索。隨著鋼價下跌,礦石逐漸開始補跌。到10月中旬,現貨鐵礦石價格跌至150美元/噸,而四季度協議價卻高于175美元/噸,鋼廠難以承受和接受如此高的成本。鑒于現貨價格的下跌,10月19日,三大礦山之一的淡水河谷決定由之前的Q-1定價原則改為Q,即四季度合同參考10、11、12三個月的及時現貨指數,鐵礦石逼近全現貨定價,礦石現貨價格再度下跌。港口庫存高企,以及礦山的陸續到貨,詢盤**,也加大了礦石下跌動力。新交所掉期合約大幅調整,也體現了這些利空因素的影響。
全球宏觀經濟二次探底風險是期鋼深調的根源。**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疲軟,失業率高企,“占領華爾街”行動蔓延,生產、住房市場表現糟糕,通脹和失業、高額赤字和經濟低增長使得美國的貨幣、財政政策左右為難。意大利、西班牙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歐債問題再掀波瀾,歐元區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明顯。外圍經濟風險上升,新興經濟體出口環境不容樂觀,部分國家的制造業活動由擴張轉為萎縮。9月份中國PMI升幅低于歷史均值,顯示經濟增長繼續在調控中放緩;預計四季度增速繼續回落。固定資產投資雖較快增長,但后期小幅回落不容忽視。CPI高企,貨幣政策維持偏緊態勢或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鋼廠大幅下調出廠價對期鋼調整推波助瀾。隨著鋼價重心逐步下移,出廠價與市場價格倒掛嚴重,鋼廠選擇下調價格既是順勢,又是迫不得已。以國內主要鋼廠的11月份出廠價為例,明調、暗降相累計,降價幅度在300-600元/噸,下調幅度之大,令人乍舌。這進一步帶動現貨價格下行,期貨市場再下一城。
股市繼續尋底,對期鋼是雪上加霜。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殺使得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還在繼續,并且還沒有看到能使其改觀的因素出現。雖然,a股短期反彈,并且從長期來看,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匯金的增持給以很好的說明,但宏觀經濟基本面依然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加上新股密集上市“抽血”,市場悲觀預期難以消散。
此輪期鋼下跌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成交、持倉急劇放大;鋼材期貨領跌期貨品種;遠期合約升水,且跌幅小于近期合約。隨著市場悲觀心態暫時達成一致,主力合約的成交量從前期40多萬手迅速放大至150萬手左右,成交擴大了近3倍。持倉由前期的30多萬手升至近60萬手,隨著持倉和成交量的增加,期螺的漲跌幅度迅速擴大,期現倒掛擴大,期貨貼水嚴重。在主力合約轉換時期,可積極關注遠近合約間的套利機會。同時,遠期合約的升水或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后期的市場可能不會比現在差很多。
反彈能否延續?后期應該關注那些因素?筆者認為,其一,全球金融市場是否已經消化了對歐債危機、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危機會不會加劇?經濟放緩會不會超預期?國內股市“市場底”距離“政策底”有多遠?這是決定期螺后期走勢的*重要因素。其二,中國貨幣政策的動向。企業資金鏈條拉緊,通脹在7月份見頂后,年底前逐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權衡多種因素,貨幣政策將存在放松的預期,只是時間窗口難以預計,政策放松之時,或是鋼價筑底結束之際。其三,礦石何時何價止跌?這決定了鋼價下跌的支撐位置。其四,鋼廠實質性的、較大規模的減產(據我們的調查,隨著鋼價大跌,部分鋼廠步入虧損,檢修力度在加大,減產進行時),鋼材、礦石原料庫存調整何時結束?再庫存大概在什么時候進行?這將是決定今年底、明年初鋼價或有一波“小行情”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和深思,也將決定鋼材期貨后期的走勢。